姓名:宋洪兵
职称/职务:教授
邮箱:songhongbing@ruc.edu.cn
研究领域:中国思想史、中国子学史、韩非子研究
教育及培训背景:1995-1999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学士;2001-2004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硕士,导师:韩东育教授;2004-2007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博士,导师:韩东育教授;
工作经历:2007至今,太阳集团2018网站
海外讲学经历:2012、1-2013、1,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,合作研究者:田浩(Hoyt Tillman)教授
论文:
1、论王充的“韩学”研究,《哲学研究》2017年第5期;
2、论先秦儒家与法家的成德路径——以孔孟荀韩为中心,《哲学研究》2015年第5期;
3、韩非子治吏观念的前提预设及其运作思路,《哲学研究》2014年第3期;
4、论法家“法治”学说的定性问题,《哲学研究》2012年第11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哲学》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);
5、如何确保社会的道德底线:论法家道德-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,《哲学研究》2009年第12期;
6、现代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:《韩非子·难势篇》“应慎子曰”辨正,《哲学研究》2008年第12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哲学》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);
7、从忧患意识到批判意识: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历史进路,《政治学研究》2013年第1期;
8、论先秦身教政治理论的演变:兼论韩非的“术治”思想,《政治学研究》2005年第4期;
9、王符《潜夫论》与“韩学”,《国学学刊》2016年第4期;
10、论司马谈之“道家”概念与司马迁之“黄老”概念,《国学学刊》2016年第2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哲学》全文转载);
11、民国时期之“韩非学”研究,《国学学刊》2013年第4期。(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哲学》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);
12、韩非子学说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理论基础,《求是学刊》2015年第1 期;
13、论熊十力的“韩非学”研究:兼及“了解之同情”如何可能,《求是学刊》2013年第5期(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》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);
14、古代中国“王霸并用”观念及其近代形态》,《求是学刊》2011年第2期;
15、The Idea about the Coexistence of “Benevolent Goverment ” and “Hegemony” in Ancient China and Its Modern Formation,SEEKING TRUTH/2014-09-01;
16、先秦诸子“愚民论”考辨,《求是学刊》2008年第6期(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);
17、日本徂徕学派对儒法人情论的继承与超越 ,《求是学刊》2005年第5期(《新华文摘》2006年第1期论点摘编);
18、二十世纪中国学界对“专制”概念的理解与法家思想研究,《清华大学学报》2009年第4期;
19、桓范《世要论》与“韩学”研究,《江淮论坛》2016年第2期;
20、老子、韩非子的“自然”观念及其政治蕴涵,《江淮论坛》2015年第2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哲学》全文转载);
21、重建我们的信仰体系,子学何为,《诸子学刊》第13辑;
22、子学复兴视野中的“韩非学”研究:以明清为中心,《诸子学刊》第9辑;
23、秩序与正义之间:略论先秦儒法之理想政治及其实现途径,《社会科学研究》2009年第4期;
24、史墨“革命论”别解:兼谈儒家“革命论”的悖论,《社会科学研究》2005年第6期;
25、解读当前儒学研究新动向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04年第2期;
26、英语学界的“韩非像”,《读书》2013年第8期;
27、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纲要,《东北师大学报》2007年第2期;
28、应时与复古之间:共识视阈中的儒法历史观初探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08年第10期;
29、韩非“法通人情”论探析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03年第6期;
30、韩非子“势治”思想再研究,《古代文明》2007年第2期;
31、荀子眼中的孟尝君——兼及荀子与战国四公子之关系,《社会学家茶座》2014年第2辑;
32、徂徕学派与儒法治世观,成中英主编:《本体与诠释》(第四辑),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;
33、法家的理想社会与现实抉择,《文明研究辑刊》(东北师范大学文明史研究中心主办)2004年5月号;
34、韩非子公私观的再诠释,《思想史研究》(东京大学)第6号(2006年夏季);
35、从差异到共识:先秦诸子研究的视角转换——以“儒法之争”为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2008年第11期;
36、崔寔《政论》与“韩学”研究,《徐州工程学院学报》2017年第2期;
37、学术生命的创新与继承》,《光明日报》(国学版)2010年2月22日;
38、孟子、韩非的“伊尹之辩”,《光明日报》(学术版)2005年11月8日;
39、怎样读《商君书》,《中华读书报》2017年5月10日;
40、跟随名家习国学,《中华读书报》2009年8月12日;
41、从君臣异利到君臣互利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3年11月4日;
42、社会道德底线是如何被突破的,《中国社会科学院报》2009年5月12日(《浙江日报》(理论版)2009年5月25日全文转载;《人民论坛》“前沿”观点摘编);
43、公德建设路径的历史追寻,《吉林日报》(理论版),2004年3月26日;
44、莫以私论害公论,《吉林日报》(理论版),2002年12月31日;
45、多元视野中的思想史研究——田浩《旁观朱子学》的方法与观点,《二十一世纪》2012年2月号;
46、如实估计中国古代历史文化,《二十一世纪》网络版(香港中文大学),2005年第11期;
47、《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,《二十一世纪》(香港中文大学),2003年12月号;
专著:
《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;
《循法成德:韩非子真精神的当代诠释》,三联书店2015年版;
《韩学源流》,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;
主编:《法家学说及其历史影响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即出;
教材:《韩非子解读》(第一作者)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。